当前位置:首页 > ♨ 随 笔 > 正文

《心经》最逻辑、最明确、最正确的解读!

欢迎有缘人打开这篇文章,看到即是缘分!你即将看到的,是对《心经》最逻辑最明确最正确的解读。本文较长,请耐心观看!

xinjingqw2.jpg

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一定或多或少接触过佛教,从周围的亲戚朋友,或者旅游期间去过某个寺庙。如果略作思考,就非常有可能对佛教既有兴趣,但又比较迷惑,其中兜兜转转的抽象概念太多,好像脑筋急转弯一样的复杂,但真实的佛教就是这样子吗?这里先提出几个问题,仅供思考,然后在后面对我们熟知的《心经》进行解读,这个解读一定你前所未见,但也一定是你认为是最能看懂也是最逻辑的一种解释。看到即是缘分!

-  -  -  -  -  -  ◇  -  ◇  -  ◇  -  -  -  -  -  - 

对当今佛教的疑问:

1- 有一本书《错引耶稣》,描写了后世对新约圣经的众多更改,使我们既无法直接获取到原文圣经,也无法完美的重构。原本的圣经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根本无法确切的知道。同理,现存的大量的佛经,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佛经从巴利文,到梵文,再到中文,这些文字穿过茫茫的历史,其中夹杂了多少翻译的失误、误读和某人的解构,有多少文字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佛陀的本意?

2- 今天的我们对“佛教”和“佛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几个形容词:高深,晦涩,概念繁多,逻辑复杂,高大上,等等。难道当年佛陀在给众弟子口传心授的时候,这些弟子的感受也是如此吗?“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有佛性的每个人,在今天对佛教这么的难以理解?

3- 几千年前的佛陀弟子,和今天的我们,在头脑逻辑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是我们人类能够理解的东西,一定会存在有其内在的逻辑,一个知识体系一定会在有其内在逻辑自洽,就是一个完美的理论一定会有完美的自圆其说。今天的我们,在看佛经时,能理解多少其中繁杂的概念,有多少所谓“高人”的解读能在佛教这个大概念里做到自圆其说?即便可以自圆其说,但这其中的繁杂的解释,就是佛陀当年传法所能达到的结果吗?

《心经》比较公认的有七个版本,也有说存在更多版本,这个是另外话题,不赘述。这七个版本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流传最广的是唐三藏法师玄奘翻译的版本。该版本正式名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全文260个字。作为佛经中的精华,至今仍有高僧大德给出讲解,历史上对心经的解读就更多了。但是相信几乎所有人,对照不同的解读仍旧看不懂心经在说什么,或者被繁杂的概念解释所迷惑。最终,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就是“书读千遍,其意自现”的说法。

-  -  -  -  -  -  ◇  -  ◇  -  ◇  -  -  -  -  -  - 

个人认为,心经中前五个字的意思,大多数解读都错误的解释为“观世音菩萨”,去掉了了避讳的“世”字,形成了现今看到的“观自在菩萨”。佛陀也许不是觉悟的第一人,但肯定是传法且将佛法普及推广的第一人,在心经这么浓缩精炼的经文中,如果提及某个形象,也应该是佛陀才对,而不可能是其他。就好比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浓缩到260个字里,然后这260个字里提及某人的形象,但这个形象竟然不是毛泽东,这不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吗?

另外,从佛教的理论上说,佛教是无神论的,严格上说不能算是一个宗教。佛陀在传法时,并未设立宗教,未诸文字,也不提倡形象崇拜。所以应该讲,这世界上应该只有佛法,而没有佛教。所谓的佛教,是后世为了推广佛法而形成组织而已。表示尊敬,解释之前先附上完整的全文。

fotuo01.jpg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  -  -  -  -  ◇  -  ◇  -  ◇  -  -  -  -  -  - 

以下为翻译解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翻译:保持平等心的状态,去觉知观照内心生起的一切,可使无明的有情众生走向离苦解脱的彼岸,以这个方式持续修行,当修行深入到足够智慧的时候,就可以证入到五蕴皆空的境界,通过证得这一境界,就可以去除一切世间的痛苦。
菩萨:菩提萨埵的略称,意为“觉有情”。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意为:用无上的菩提智慧去度救众生。
般若波罗蜜多:到达智慧的彼岸。般若:智慧;波罗:彼岸;蜜:到达;多:结尾语气拖音。所以心经全名的正确读法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五蕴:“色受想行识”五种感知能力。
照:光亮、光明,“炤”字演变而来,意为“举着火把照亮”。
佛教中的“智慧”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描述智商的智慧是不同的,佛教中的“智慧”是指证得涅槃的那种超凡的意识状态。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翻译:舍利弗啊(弟子们啊),在这种五蕴皆空的境界中,大脑的潜意识中负责信息处理的五蕴会停止运转,由于五蕴运转的停止,潜意识将不会处理和产生任何信息。在这种状态下,大脑中处理外界信息的色蕴停止了,你就失去对外界的一切色蕴的感知,甚至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所有因色蕴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和感知全部都不存在。修行深入到这个足够智慧的时候,你的感知和无感知没有区别,感知跟无感知没有什么不同,感知和无感知也是同样的状态。其他的“受想行识”四蕴,都停止了运转,也都是一样的状态。

此描述是指以进入“五蕴皆空”的“涅槃”状态之后,所能感知到的感受。当然就常理来说,是无法准确的用通常的文字去描述。所以在佛经中,用“不是这个,不是那个”来替代这种无法言说的感受。在“舍利子”之后,“色不异空”之前是缺少一个主语的,而这个主语一定也只能是默认为“五蕴皆空的境界”。
色蕴:五根五境等之有形物质,谓之色蕴。五根:谓眼、耳、鼻、舌、身根。五境:谓色、声、香、味、触境。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翻译:舍利弗啊(弟子们啊),在这种五蕴皆空的境界中,大脑中的潜意识处于一种完全空寂的状态,不再有任何内容的出现,只剩下一个本我意识的存在,这种状态下,没有通常状态下我们能感知的所谓开始和结束的感觉,没有所谓的纯净与不纯净的感觉,没有所谓的多与少的感觉。这种空寂的状态下,你感知不到外部世界的任何信息,就是在意识的空寂中没有色蕴的存在,同样也无其他“受想行识”四蕴,没有任何的回忆和幻想,没有任何的感受,没有任何的思考想象,没有任何的习性反应,没有任何的识别与判断,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和意根,这六个根门都停止了运转,对光线、声音、气味、味道、触觉和感觉都不复存在,没有对任何对外界的感知,也没有任何内在的意识活动,在这种涅槃寂静的状态下,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消失的过程,没有老死,也没有老死消失的过程。

在“舍利子”之后,“诸法空相”之前也是缺少一个主语的,而这个主语一定也只能是默认为“五蕴皆空的境界”。
无明:指没有达到佛教“智慧”的状态。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翻译:也没有痛苦产生消失的过程,没有任何知识性的思考辨析,也不获得任何事物,一切思维概念性的事物都不存在,唯有无边的寂静。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然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获得,因为这就是一个空无一物而又圆满至极的境界。

苦集灭道:佛教中的“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谛告诉我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翻译:有情众生门,快快度到彼岸去吧,依照这个修行智慧的方法去修行,去度到彼岸,让自己的内心没有任何牵挂,没有牵挂就没有任何的恐惧害怕,远离一切的虚幻的颠倒的幻想,证得最终究竟得涅槃,实现本我完全自在的解脱。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翻译: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证得佛陀果位的人,都是依靠这个方法修行到智慧圆满,将平等心和觉知能力发挥到极致,实现了完全的解脱。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翻译:所以这个修行智慧的法门,是一个非常神圣的法门,是非常光明的法门,是非常高级的法门,是无与伦比的法门,能够帮助我们去除一切的痛苦,确定无疑是真实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翻译:所以要谨记这个修行智慧的法门,号召众生去依法修行:度过去吧度过去吧,向彼岸度过去,大家一起度过去吧,一起度到彼岸证得解脱。

-  -  -  -  -  -  ◇  -  ◇  -  ◇  -  -  -  -  -  - 

能坚持看到这里的,一定是有缘人!如果以上的解释可以理解大部分的话,再多思考一些平时遇到的一些佛经和解释,你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你就有初步的能力去判断一些事情的真伪。就拿心经的名称来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本意就是:描述获得无上智慧(到达彼岸)的意识状态的经文。佛教或者说佛法,传播的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状态修炼的方法,从而让每个人都可以证得究竟涅槃的意识状态。这个“心”当然不是那个泵送血液给我们提供物质能量的心脏,而是说我们大脑中的意识状态。因为佛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证得涅槃,所以描述进入涅槃之后人的意识状态,这个东西就是佛法中最最核心的事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心经可以如此的精炼,为什么心经在众多的佛经中如此的重要和至高无上。

fotuo02.jpg

为什么“众生皆苦,唯有自度”?为什么每个人都“自带佛性”?为什么得病之后,求佛拜菩萨不甚管用?为什么这世界上存在一些打着佛教的幌子,宣传各种神通的的邪教?如果你对佛教或者仅仅对《心经》有一个正确理解的话,这些东西相信聪明的你,自然会找到答案。
最后,本人并非大智大慧之人,仅仅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一个佛教爱好者,且受一个网友[纯正的佛法]启发,经过自己的思考与辨别,形成此文。如喜欢则请关注,后续会不定期更新,给大家展示更多真实有趣的佛法概念。转发给更多人看到此文,开启佛法智慧,也是善缘一份!

fotuo03.jpg

最后再发一下推广,最干净的导航网站 - 够思导航 gosbook.cn,点击下图即可进入。

AVD001400.jpg

(END)

发表评论

  • 1614人参与,1条评论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