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随 笔 > 正文

如何变得更好(1)-人为什么会犯错?

如何变得更好?这是一个朋友去年问我的问题。

其实问题越简单,涵盖的范围就越广泛,而需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的难度就越大。随着近些年短视频的普及,我们时不时地能看到各种教你“提升认知”“开悟”等的内容,甚至搞各种所谓“灵修”。就普通人来说,大多数还是难以理解和接受,好像这里面存在着某种难以言说的障碍。当然,不排除宣传这些内容的自媒体,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琢磨如何收割别人的韭菜。

我想了这个问题很长时间,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在研究股票期间,多少获得了一些灵感,有感而发,想写下一些文字,作为给这个朋友回复。“如何变得更好”确实是一个涵盖范围比较广的大问题,我尝试用几篇东西,去说明和解释我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Snipaste_2025-08-17_15-32-05.jpg

这篇东西里,我却想首先探讨另外一个问题,来对“如何变得更好”做一个也许非常有用的反面的解释,这个问题就是:

人为什么会犯错?

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一种理科的思维方式。比如需要证明A大于B,可能直接去证明这个命题会很难,但是换个思路,如果我们能证明在任何情况下A都不可能小于等于B,那就反证了A就只能是大于B的。

你可能会说:这还用琢磨吗,这么简单个事,不敢说小学生一定懂,但只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都懂得这个道理。

本人理科毕业,还不会傻到“不懂得绝大多数人都懂得的道理”这个程度,只是我感觉大多数人认为的答案,并不是真正的答案的根源。请注意我用的这个词“根源”,我理解的这个“根源”就是一个所谓的答案,它是不可再拆分的,就是说在这个答案的描述中,再也找不到需要再次明确和解释的问题。换句话说,我认为大多数人认为的答案还没有简化到一定程度,用最简单文字描述去直击这个答案的根源。我隐约感觉到,如果能抓到这个最本质的根源,就可以非常容易用这个根源去应用和解释其他很多类似的问题。我想要的是一种,最简化的、哲学意义上的、并且能类比解释其他现象的一种答案。实话讲,我断断续续地思考这个问题,大约有几年之久了。

之前我在微信上随机找了几个朋友,问他们这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犯错?他们给我的答案分别如下:
A:认知,利益。
B:认知差,内心有贪念或贪求,愚痴或愚钝,涉世不深或人生经验不足,冲动或者意气用事等等。
C:很多原因,判断错误,短视,能力有限。
D:多种原因,可能因为无知、自律不够、脑子不清醒等等。

-· -· -· -· -· -

就这个问题,我还问了deepseek,它给出的答案就比较细致一些了:

人犯错是普遍且不可避免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涉及生理、心理、认知、环境等多重因素。以下从不同维度分析人类犯错的根源:

1. 认知局限
信息处理能力有限:大脑无法同时处理大量信息,在复杂情境中容易忽略关键细节(如"注意力盲视"现象)。
经验依赖:依赖过去的经验模式(启发式思维)可能导致误判,例如医生凭经验诊断罕见病时可能出错。
知识缺口:缺乏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普通人操作专业设备)易引发错误。

2. 心理与情绪因素
确认偏误: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忽视反面证据(如坚持投资已亏损的股票)。
情绪干扰:压力或焦虑会降低前额叶皮质功能,导致冲动决策(如愤怒时口不择言)。

过度自信效应:高估自身能力(如90%司机认为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

3. 生理与神经机制
大脑的"节能模式":默认使用省力的直觉系统(快思考),而非耗能的逻辑分析(慢思考),导致疏忽。
疲劳影响:睡眠不足会降低大脑错误监测能力,研究表明17小时不睡眠相当于血液酒精浓度0.05%的状态。

4. 环境与社会影响
情境压力:紧急情况下(如消防员救火)可能因时间压力做出非最优选择。
群体思维:团队中为达成共识而忽视异议(如挑战者号发射决策失误)。
系统设计缺陷:不良界面设计(如医疗设备复杂操作流程)诱发人为错误。

5. 错误的双重性
消极面:导致损失或风险(如医疗事故)。
积极面:推动学习与创新(爱迪生发明电灯前千次"失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错误能激活大脑学习相关区域。

如何减少错误?
认知提升:学习元认知策略,培养反思习惯。
系统设计:采用防错机制(如手术器械无法错误组装)。
情绪管理:正念训练可降低决策失误率约23%(哈佛医学院研究)。
包容文化:航空业"无责报告"制度使事故率下降40%。
人类犯错本质上是智能系统在不确定世界中学习的必然过程。关键不在于消除错误(这不可能),而在于建立从错误中学习的机制——正如计算机科学家Donald Knuth所言:"犯错是人类的特权,但能从中学习才是真正的智慧。"

-· -· -· -· -· -

对deepseek给出的答案,看起来比较全面,但也没有用一个简单的描述去高度抽象地概括问题的本质根源。Deepseek给出了五个方面的答案,在我看来也有一些问题,也有新颖的点。在第一点中,我觉得它想说的是信息缺失会导致人犯错,但第一条中的第1点和第二、三条却想表达的是同一个事情,就是我们自身肉体功能上所带来的局限。在第四条中,它想说的是外界环境的不稳定所导致的人犯错。最有趣的是第五条,我认为它其实想深入地明确到底什么是错误,我认为这一点上,deepseek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一般人思维的局限。(你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描述去问deepseek类似的问题,也许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即世界。

在我断续琢磨“人为什么会犯错”这个问题上,也曾经思考过如何定义这个概念:什么是错误?

错误其实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概念。在一个定义好的范围内,有A和B两个相反的事物,如果我们认定A是正确的,那么B就是错误的,反之亦然。比如说,在一个班级里,存在一个成绩最好的学生和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那么在老师眼里,成绩最好的就是好学生,成绩最差的就是差学生。再进一步说,在这个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他的学习方法就是正确的,那个成绩最差的学生,他的学习方法自然就是错的。但是如果扩大考察的范围,我们看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学生,如果这么对比,也许这个在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他的学习方法也不一定是最正确的。

看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思考跟deepseek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但这仍然无法让我满意,我觉得这仍然解释不了“人为什么会犯错”的根源。

Snipaste_2025-08-17_15-36-28.jpg

直到几个月前我开始研究股票,我才获得了这个答案的灵感。

炒过股票的人都应该知道,分析股价时,你会遇到的第一个,而且会持续困扰你的问题是:目前的价格是高位还是低位?简单来说,这个问题首先取决于你的时间策略框架,就是你是一个短线的投机者,还是一个看重中长期的价值投资者。如果看短线,那么你只需要关注最近半年至一年股价的变动,最多在两年的范围内进行观察,用以判断近期价格的走势。如果你是中长线的投资者,那么你看的范围,至少应该是几个月到几年,甚至过往五年至十年的价格走势。

这个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差不多在我脑子里呼之欲出了。

人为什么会犯错?简单的答案就是:人无法找到一个有效的参照物。
如果说得更加全面一些,答案就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或某个局限的范围内,人无法找到一个有效的参照物。这就是导致人犯错的最本质的根源。

-· -· -· -· -· -

好了,用这个结论,我们再反过来看看我们犯错的各种情形。

什么是认知不足?
就是你无法寻找到曾经的知识作为参照物,去解决你目前的问题,从而犯错。

什么是经验不足?
就是你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你没有一个参照物去估计目前事情的发展走向,从而犯错。

什么叫经验丰富?
就是同一个事情经历很多次,对于这个组成这个事情的很多个小事情的细节,你都可以非常清楚会怎么发生,好的结果如何,坏的结果如何,每一种细微的可能性你都有一个明确的参照物,知道怎么去做才是正确的,甚至哪些是不可出错的关键点、哪些是冗余的可以忽略掉的,你都一清二楚。

什么是贪念导致犯错?
就是你没有经历过贪念带来的重大损失,或者心理上只有一个比较弱的甚至没有任何参照物去体会贪念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犯错。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炒股要制定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和纪律?
一只股票的价格波动,是在一定的趋势上叠加了连续的随机波动,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参照物,你是无法判断价格和波动到了哪个位置才是你最能确定的入场点,进而导致混乱。炒股的交易系统和纪律,就是一个有效的参照物,用以对比和过滤掉大概率赔钱的机会,留下大概率挣钱的机会。

什么是洗脑?
就是在短时间内,摧毁掉你头脑中原有的概念参照物,重新再给你强加一个新的概念作为参照物,并通过某些信息输入手段让你深信不疑。(洗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 -· -· -· -· -

再进一步深入,什么是参照物呢?

我们的门为什么是900mm宽度、桌子是700mm高度?为什么我们用的笔记本电脑有14寸、15寸屏幕?你可能知道答案,但其实最终极的答案是,这世界上、这个宇宙里,压根就没有参照物,所有的参照物都是人为制定的,都是根据人的肉体的尺度、人的习惯,以及人类社会工业产品生产的便利性确定的。

追问到这个程度,感觉上就接近了所谓的“道”的程度了。

作为人类,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或者宇宙,大到无限大,小到无限小,其中各种事物的复杂性也远远超出人的想象。我们的日常,其实是生活在一个时间、空间和复杂性非常小的范围里。作为人类,我们自己定义了非常多的参照物,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和生存。但其实这仍然远远不够,当我们遇到一些超大尺寸、超小尺度、超复杂性的问题时,我们就会茫然无措,因为我们无法找到有效的参照物作为对比去解决问题。

我想每个人多少都会经历过这么一种情形,就是面对一个非常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者面对一个超出你自身认知和能力的问题时,你会感觉到比较巨大的震惊、以及大脑的短暂空白,然后你才会去努力地想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的大脑在正常运作时,至少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深层次的潜意识,另外一个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个“我”,就是表意识。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大脑其实首先调动的是潜意识,潜意识在大脑的“知识库”去寻找一个参照物,当匹配到一个非常合适参照物时,我们的脑回路就形成了一个闭环,闭环就是对应的输入找到一个可输出的对象。当潜意识找不到可配备的参照物,甚至一点可匹配的信息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感到大脑出现“空白”,然后由表意识把主动思考的控制权从潜意识那里接管过来,这时候“我”就开始主动的思考,再次从大脑的“知识库”里去仔细的寻找可能的蛛丝马迹,来匹配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庖丁解牛”和“卖油翁”,他们在解牛和倒油的时候,“我”这个表意识几乎没有活动,完全是由“潜意识”匹配到了大脑里的有效参照物,然后由潜意识去指挥手的动作,从而达到了“唯手熟耳”。当然有了今天的更加科学的解释,我们知道,“唯手熟耳”的本身并不在人的手,而在人的大脑。

-· -· -· -· -· -

在deepseek给出的答案里,也包括了其他内容,就是人作为一种生物、一种物质性的存在,我们肉体本身的一些局限也能让我们犯错。
这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自身的心理状态、整个肉体系统状态、以及对外界环境压力做出的反应,都或多或少地决定了我们是否在某件事情上能否犯错。

说到这里,其实就开始涉及到另外一个更深刻更宏大的话题,就是我们人作为一种生物,跟一台高性能的电脑类似,也有“软件”和“硬件”。软件就是我们的思维意识,硬件就是我们的肉体,这二者天然地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并且相互之间相辅相成。
我会在之后的内容里,对这些方面的内容做一些粗浅的解释。

Snipaste_2025-08-17_15-39-04.jpg

说到这里,让我们汇总一下。
关于“如何变得更好?”
先来看看人为什么会犯错:人犯错的最根源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有效的参照物,或者说参照物就是错的。
那么如果没有变得更好,就一定是在持续的犯错;为什么犯错,就一定在于采用了错误的参照物。

那么,想要更好,就一定是需要寻找和采用一个有效的参照物,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动机和方向。
如果你想健身,那么研究一下施瓦辛格是怎么从一个弱鸡开始变成肌肉男的,贴一张他的海报在墙上,天天鼓励自己。
如果你想口才更好,那么就研究那些口若悬河的人怎么一步步锻炼自己从而成为演说高手的。
如果你想发财,那么就研究那些获得巨额财富的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动,他们是怎么一步步积累财富的。

-· -· -· -· -· -

其实最伟大的是那些开拓者,因为他们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做出了前人不敢做又做不出的事情,也许他们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比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设想一个没有人吃螃蟹的世界,你认识的所有人都不会去吃螃蟹,而你会不会是那个第一个敢于尝试去吃螃蟹的人呢?
你可能觉得这篇东西给出的答案过于简单,这就是我在最后想说的: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最简单的,但又是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这些道理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我们却经常性地视而不见。

-· -· -· -· -· -

(未完待续)

请大家更多的关注和使用【够思导航】。
够思导航作为一个面向白领办公人群的网址导航工具,
仍会更新和汇集更多有趣有用的网址。
希望大家喜欢,并转发更多的朋友!


small_20241130145638-min.png

(END)

发表评论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